AI工具的历史意义思考

随着GPT的问世,AI工具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大幅扩展,特别是在文本处理、信息检索、图片生成等领域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和工作效率。那么,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AI工具的出现具有怎样的意义,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作为个体,又应该如何在这一AI浪潮中找到发展方向呢?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整理过去一段时间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供后续参照。

历史回顾

生产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应用于人类生存质量的提升上的。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观察历史上不同的生存需求是如何催生出新质生产力的:

  • 食物:人类需要通过进食获取机体生存所需的能量。在史前时期,人类主要通过捕猎和采集来获取食物。对稳定食物来源的需求催生了农业革命,而在农业革命后,人类掌握了种植和畜牧的食物获取方式,能够在更低的能量消耗下获取更多的能量积累。随后,机体鲁棒性/健康程度的需求促使人类对多样化饮食结构的追求,这进一步促进社会在多种农业模式上的生产力提升。当前,随着粮食供应的稳定,对食物的生存需求已经基本能够得到满足,生产力主要用于满足人类的精细化和丰富化饮食的消费需求。
  • 居住:人类需要建立和维持稳定的居住环境以抵御自然灾害和生物侵扰。在史前时期,人类主要通过在自然掩体上进行修饰的方式优化居住环境。随着工具的发明和材料的优化,人类逐渐掌握了房屋建造的技能,并发展出了高层、大尺度、特殊种类等建筑的建造能力。但目前,人类的建造水平还无法突破重力和土壤的限制。
  • 商品制造:通过制造物品,一方面可以抵御自然气候和疾病对生存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日常劳动的效率,减少平均能量消耗。在史前时期,这主要体现在制作衣物御寒、以及制作捕猎工具获取食物上。随着农业和建造业的技术发展,人类社会对工具的需求也在上升,从而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其后,商业的发展扩大了制造业生产力的辐射范围,这成为了工业革命的一个激发因素。在工业革命后,人类掌握了高效利用能源和规模化生产的能力,商品的丰富度快速发展。在当代,物质的极大丰富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生产力主要用于满足人类的丰富化商品的消费需求。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生产力用于支持生命科学、人体辅助机械等扩展人类生存基线的高精尖研究中。
  • 精神需求:当基础的物质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后,人类开始产生精神层面的需求。精神需求涵盖多个方面,如追求权力、获得成就感、展现创造力等,这些需求通常根据个人的经历和价值观而有所不同,因此表现出高度的个性化特征。这方面的生产力发展主要体现在服务行业中,例如写作、影视、旅游、宠物等等。

而从生产力的运作模式这一角度,我们可以通过作用对象的物理形式(物质、能量、信息)和作用方式(构建、存储、传输、提取等等),对历史上重要的生产力突破进行分类归纳:

  • 农业革命:从采集到种植、从捕猎到畜牧的转变意味着人类能够更高效地获取和存储自然界能量,大幅提高了食物供给能力,为社会化提供了基础。
    • 农业工具的持续改善在不断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和粮食产出,进而能够支撑更多社会人口;
    • 粮食的存储技术优化使得人们可以以更低的损耗实现食物的跨时间转移,提升了人类抵御短期自然波动的能力;
    • 运输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可以以较低的损耗实现食物的跨空间转移,促进了人类活动的分化和职业化。
  • 工业革命:蒸汽机、电动机的发明使得人类可以高效地将能源物质转化为动力,从而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单位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商品的规模化生产成为现实,人类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所需付出的体力劳动量下降,更多的劳动形式转为脑力劳动,同时也有更多空闲时间用于发展精神需求。
    • 科学技术的进步帮助人类掌握了许多物质之间转化的规律(化学)和物质与能量转化的规律(物理),进而大幅改善了人类利用已有物质条件生产新质物质和利用新质能源的能力。
  • 信息革命:计算机的发明和通信设施的广泛应用,大幅提升了人类传递信息的速度,促使社会组织形态发生变化,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信息交互量在逐步提升。与此同时,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例如计算推理等)、对信息的归纳和转化能力(例如文档整理等)也出现大幅加强,广泛地提高了人类的脑力劳动效率,从而显著地影响了全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效用水平。

AI现状分析

那么,近期的AI突破(主要体现在生成式AI工具上)又具有那些历史意义呢?我们仍然从需求和生产力的运作模式两个角度进行讨论。

一方面,对需求痛点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判断AI工具的应用价值。

  • 内容及体验行业(例如影视、文旅等)的一个核心价值在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需求。AI工具可以基于个体的偏好和历史行为进行针对性的信息检索和内容生成,从而更好地满足个性化的精神需求。例如,AI工具可以根据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活动和偏好,推荐个性化的电影或音乐。
  • 在许多脑力工作场景中,文本相关的工作内容占比很高。利用AI工具,人们可以更轻松地完成阅读理解、写作、沟通交流等任务,同时减少由于用语模糊等文字能力缺失所导致的信息损耗。与此同时,AI工具强大的历史数据库和文本解析能力也可以帮助人们更精准地进行信息检索。
  • 对于特定的人群,个体所需接收和处理的信息量很大,此时有效的信息管理能够提供很大价值。特别地,在多任务场景下,AI工具可以结合实际的环境和上下文信息,进行有效信息筛选和提醒,从而提升个体的工作效率。
  • 在决策行为优化问题中,一个常见的框架是如何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平衡决策的探索和利用价值,从而提高在长周期内的决策效用。对此问题,一种较优策略是选择能够最大化信息增量的行为。但在很多现实场景中,信息载体形式较为高级,导致很难给出信息增量的定义,进而无法有效地应用前述策略。例如,在UI设计中,核心的决策点在于展示图文的选择。AI工具通过整合文本、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信息形式,能够更准确地定义信息增量,即在决策过程中识别哪些信息是新的、有价值的,从而帮助优化决策策略。
  • 特别地,对于很多工业流程甚至是基础研究方面的问题,我们也可以遵循上述决策优化思路,首先利用AI工具进行跨领域的信息检索和迁移,避免冷启动的低效性;然后基于AI工具寻找单位信息增量最高的方向进行投入,提升研发效率。

另一方面,AI工具所带来的新型生产力运作模式或许能够催生出新的需求和应用价值。

  • 信息生成:AI工具具备从巨量历史信息中挖掘与当前上下文最相关的部分并进行加工的能力。这可以使教学方式从单调和普适的灌输模型转变为更个性化和高效的推荐模型,从而重塑人们获取和掌握知识的途径。同样,劳动力的培训效率也将改善,使劳动力再行业间的流动变得更快。与此同时,独有信息及相应的创造能力的价值将大幅提升。例如,广告思路将比广告特效更具有价值。相应地,对于高知劳动力来说,很多高等教育知识由于过于普适相对价值下降,而创造力、感染力等个性化特质的重要性将会提升。
  • 信息转化:AI工具的高效文本处理能力不仅可以加速信息的提取,也可以推动语言和表达方式的演变,这可能会极大提升社会的信息传输效率。相应地,对语言沟通有强依赖的服务行业,例如销售、中介等,会更容易被替代。同时,这也会对社会组织形态形成冲击:社会信息的传播范围扩大,而局部社交的半衰期将缩短。这意味着信息的集中化和公平性很可能成为后续社会科学的重要课题。又由于文字信息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高度抽象,如果还存在其他的抽象表达(例如某种生物所使用的“语言”),那么可以期待AI工具也能建立这些不同抽象表达之间的交互,从而有助于人们对生物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 信息提取:由于人类社会的信息承载能力有限,信息的跨时间传播主要是通过文本等形式进行编解码和存储实现的。AI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减少编解码过程中的信息损耗,从而提升信息的跨时间传播效率。换句话说,人类社会将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历史经验,并更准确地总结当前经验供后人使用。出版、印刷、影像等传统信息编码行业很可能将会面临革新。

未来展望

最后,我将从生产力运作模式的角度,对可能的未来变革进行展望,探讨我们当前仍无法高效实现的运作模式。

  • 宏观尺度上的物质与能量的控制和利用。例如,
    • 我们能否提升对气候的控制能力,从而减弱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 我们能否制造和应用超大型机械来帮助社会进行建筑回收、城市更新、和低空建造,从而优化居住资源的配置。
    • 我们能否降低太空探索的成本,推进太空资源的利用。
  • 微观尺度上的物质与能量的控制和利用。例如,
    • 细胞组织、甚至是单个细胞尺度的手术技术,提升人类个体的预期生存水平。
    • 对粒子的量子状态进行控制,使量子计算机成为现实,极大提升人类对于信息的计算能力。
    • 对粒子的融合进行控制,实现可控核聚变,通过物质释放能量的方式极大的扩充社会的能量储备。
  • 信息与能量(物质)的转化机制与应用。例如,
    • 通过信息转化,或许可以实现能量和物质的近光速传输。
    • 通过利用信息来培育和优化生物社会,进而利用这些社会活动来转换和产生能量。
    • 提供信息实体的构建方式,使个体的体外延伸成为可能,个体的物质影响力将得到数倍提升。